如果以制定時間長短作為參照物,足可以證明“土十條”內容之復雜,落地之艱辛。
2013年下半年幾乎同時開始編制的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發布僅用了3個月;《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發布也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卻直到現在還杳無音訊。
11月29日,在第四屆環境保護年會暨中國環境治理高峰論壇上,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唐珂透露,“土十條”即將推出。但這個“即將”似乎只是一個虛詞,因為據環保部一位參與“土十條”編制的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土十條”目前仍在征求各部委意見,尚未提交國務院審議。
據了解,“土十條”的編制涉及到發改委、環保部、國土部、住建部、農業部、財政部等多個部委,各部委之間對“土十條”相關條款尚存分歧。
數易其稿
因為號稱能帶來2萬億的投資,每一次關于“土十條”的風吹草動,總能引發市場關注。
11月26日,《經濟參考報》報道,“土十條”經過幾十稿修改,已經將完善后的文件提交國務院審議,原定計劃今年內出臺可能會延期至明年。
12月7日,本報記者向環保部新聞處發函詢問此事,對方答復稱“有了消息會跟記者聯系”。而去年此時“水十條”提交國務院審議后,面對相似問題,該處的答復則是“送審稿已經報送國務院,最終內容以國務院頒布的版本為準”。
作為環保部“三大戰役”之一,“土十條”將制定我國土壤污染治理的具體“時間表”。早在2014年3月,環保部常務會議就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土十條”。時任環保部副部長的周建表示,該計劃有望于2014年年內出臺。
不過,直到2015年7月,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在“土壤與生態環境安全——國際土壤年在中國”高層論壇上卻表示,“土十條”仍在由相關部門抓緊編制中。到了9月的2015中國-阿拉伯國家環境保護合作論壇,環保部總工程師劉華則表示,“土十條”已基本編制完成。
11月30日,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經濟日報》撰文談“十三五”水土氣行動計劃路線圖時表示,環境治理的重點就是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深入實施“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編制實施“土十條”。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水環境規劃部主任王東曾經參與“水十條”編制,他向本報記者表示,“土十條”與“水十條”的編制流程基本一致,開始是由環境規劃院作為技術單位進行編制,環保部也會有一些工作人員參與指導;初稿出來后,環保部內部先進行討論,修改完善后送交國務院各部委征求意見;征求完各部委意見修改后,再征求國務院辦公廳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后提交國務院審議;最后,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和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討論后,正式對外發布。
以“水十條”為例,2014年12月提交國務院審議,12月31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2015年2月又在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上討論通過,隨后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幾點意見進行了修改,今年4月16日正式發布。
部委分歧
“土十條”為何遲遲沒有提交國務院審議?與各部委之間尚存分歧有關。
一位環保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土十條”需要同步配套修改《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今年1月,環保部公布新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后,農業部門提出了很多質疑,導致新標準一直未能出臺。
還有對于某些遭受嚴重污染無法治理的耕地是否應當劃出永久基本農田的問題,環保部門、農業部門和國土部門也一直存在分歧。轉變土地利用類型會使耕地紅線受到沖擊,不轉變則難以進行土壤修復處置。直到今年10月,國土部才明確表示,遭受嚴重污染無法治理的耕地應當劃出永久基本農田。
唐珂表示,前不久,陳吉寧和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專門舉行會談,針對“土十條”等政策問題的溝通,確定由環保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作為牽頭司局,進行對接。
此外,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告訴本報記者,我國沒有《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也是1995年制定的,不能適應當下的現實。同時,我國只有農業用地的環境質量標準,沒有建設用地的環境質量標準。這些都是需要完善的,沒有法律支撐和標準支撐,“土十條”即使頒布了也會落空。
公開資料顯示,《土壤污染防治法》已被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2015年著手起草和修改法律草案,預計2016年底完成草案的修改和完善后,報送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計劃2017年完成審議。
“至少要等法律和標準制定得差不多了,條件具備了,‘土十條’才能擇機出臺。”彭應登表示。
另外,環保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凌江告訴本報記者,類似“土十條”這種重大政策文件的出臺要把握節奏,“大氣十條”和“水十條”發布以后,還需要觀察一下效果,總結經驗,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出臺“土十條”。
刻不容緩
“土十條”暫時無法出臺,與此同時則是我國土壤污染“觸目驚心”的現狀。公開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面積不足全世界一成,卻使用了全世界近40%的化肥;我國單位面積的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國受污染耕地已達1.5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8.3%,大部分為重金屬污染。
2014年,環保部和國土部聯合公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顯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耕地污染最為嚴重,點位超標率為19.4%,耕地污染面積達1.5億畝。
唐珂也表示,我國耕地整體質量本來就不高,1/3缺有機質,70%以上缺磷,20%左右的缺鉀。相比起來,我國耕地基礎肥力對糧食產量的貢獻率僅為50%,而歐美發達國家則為70%-80%。在此情況下,還有相當數量的耕地受到了中重度污染不宜耕種,實在令人惋惜。
本文轉載自《華夏時報》,原標題:部委之間存分歧,尚未提交國務院 "土十條"延期兩年仍蹉跎